网易游戏实名后还会有防沉迷吗

2023年3月15日08:01:00网易游戏实名后还会有防沉迷吗已关闭评论

网易游戏实名后还会有防沉迷吗?

从目前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中,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是否明确?游戏究竟如何运转,防沉迷系统是否能发挥作用?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而目前的防沉迷系统还没有专门的小游戏平台,所以小游戏会想尽办法忽悠成年人认可,然后向小朋友借来玩。

但也有可能,针对青少年的防沉迷系统还没有统一起来,但单机游戏和主机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是完全没有变化的。

此外,由于青少年从小就接触电子游戏,所以玩起来往往不容易沉迷,可能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相对而言,与主机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比起来,小游戏更容易让人沉迷。

那些所谓的单机游戏,大都是一种空间隔离儿童模式、画面同步的游戏,并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多样化的需求。

这样一来,孩子完全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获取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认同感和社交需求。

这种需求,就非常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迷恋的心理,满足不了现实生活的烦恼和枯燥。

于是,他们又对网络游戏更加沉迷,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亲子关系来填补,但我们因为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就更不要说通过上网来填补这种亲子关系了。

02

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

这些孩子,他们都是在网络中迷失的孩子。

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跟爸爸妈妈妈沟通,因为他们更喜欢的是用网络游戏来缓解和安慰自己,麻痹自己,缓解情绪。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获取自己的个人隐私,让自己能够自在的玩下去。

在这个碎碎的生活中,他们没有能力,没有钱,他们只能靠自己。

他们不知道去哪里玩,甚至连话都不谈,只知道在游戏里寻找刺激,获得快乐。

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因为父母们早就经让他们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他们可能只能从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自己的快乐是来自于哪里。

最后,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

心理学家曾奇峰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地上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并且在杯子外面装上透明的瓶子。把桌子上放着各种颜色的颜料。结果,杯子里的水全部倒进了瓶子里。

令你意想不到的是,前几天,这个实验用了50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

“当孩子被禁止玩手机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必须得不到的渴望’,于是他就会向对所有的活动不感兴趣,表现出一种‘我要玩手机了’的心态。”

实际上,孩子沉迷于手机,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而孩子,天生自律,喜欢求知探索世界,对电子产品,表现出来的兴趣,恰恰就是他的“自控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孩子的“自控力”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父母做什么,孩子就学什么,

父母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才会有样学样。

不要怕孩子玩手机,家长在孩子面前就不要玩手机,如果家长都沉迷手机,又如何要求孩子不去沉迷于手机。

一个男孩在知乎上发表文章:

“有一个经常玩手机的爸爸,让我感觉所有人都在看书,根本不是阅读,那是什么书呢?”

身边很多爸爸妈妈都觉得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某视频网站,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儿子6岁,读三年级,因为爸爸下班时间在外,因此经常需要在家里照看手机,因此,每次儿子总是想着玩手机,但每次都是控制不住自己。

爸爸多次劝说无效,就想让儿子把手机上交,可是儿子根本就不愿意去。

后来爸爸就改变了策略,不再对孩子玩手机的事情进行劝说,而是带着儿子出去玩,父子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彼此的感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人变得很好,儿子的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了。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