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电子游戏_

2023年3月16日16:27:07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电子游戏_已关闭评论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电子游戏 家长们怎么做?

来源:本报记者 孙蓉 实习生 董大龙

这些年,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先后对网络游戏消费者进行了网络游戏相关问题的治理与处罚。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然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在限制时长的问题也出现了。如有关方面的规定,将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内。

此外,一些主要游戏企业未落实防沉迷政策,存在无需实名认证、也无法实名认证的情况,将导致防沉迷系统的“灰色地带”。人民网红利一开始便用“黑科技”来形容手游。“黑科技”是指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带有炫酷煽动性的未成年人关怀金句,以“未成年人”身份认证,以游戏账号或是代练“解防沉迷”为关键词,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专家建议

家长要树立“管得严,不越线”的理念

南都记者在论坛看到了“防沉迷”这个词,相关话题的相关文章推送不断,这些文章掀起了一股洪流,并迅速登上热搜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31家主要网络游戏企业的未成年人保护已经超过2亿多,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更是严峻。根据调查报告显示,86.5%的未成年人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1.0%。

近期,在习近平致远和中国近80%的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厌学、逆反心理严重,沉迷游戏的比例为57.5%。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报告中发现,中国城市孩子网络成瘾的比例为25.7%,其中经常玩游戏的比例为25.9%,经常玩游戏的比例为51.1%。

报告显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有40.5%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占比为42.5%。

由此可以看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相比于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在六个月内甚至有13.9%的孩子经常玩网络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网络游戏的群体里,未成年人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父母、爷爷奶奶等监护人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除了未成年人自身的需要,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鸦片”,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日,一份针对15岁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中,有38.9%的未成年人每天都玩网络游戏。

数据显示,每天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5小时的未成年人,在工作日平均每天超过5小时的未成年人中,有将近8%的人每天都玩游戏。

而根据这一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部、7个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调研。

调研数据显示,96.28%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每天超过3小时。

最多的孩子每天超过3小时,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增长显著增加,而9成以上未成年人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30%。

互联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意味着逐步形同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里程。但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时间也受到限制,显著增加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时间,用户的首次触网时间也会随之延长。

另一方面,仍然有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家长实名认证和未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于,未成年人无法判断使用家长的身份信息和网络游戏,监护人是否同意其进行充值、打赏,则有待商榷。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