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经常玩手机孩子会畸形吗?
现在手机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看到孩子在使用手机,就会有种恐慌,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觉得孩子可以玩手机。
所以,要是你的孩子还在幼儿园,没有比较好的条件,就多带他出去接触。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整天玩手机会让他的骨骼、肌肉、大脑,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可以说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远大于
我们平常看到的伤害,实际上,却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未来。
1、沉迷手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患上抑郁症
手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在地铁上、公交上,随处可见一些小孩拿着手机低头专注的玩手机,似乎所有孩子都不喜欢与人交流,因为他们玩手机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说在看各种动画、玩游戏、说说话。
但是,手机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是我们的永恒的课题。
一般来说,孩子玩手机时,如果孩子特别想玩手机,家长就要好好利用孩子爱玩手机的这个天性。
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阅读、做手工、带孩子出去旅游......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又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胜过千万个形式的手机!
来源于网络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沉迷手机,整天玩游戏,抱怨孩子不爱学习。
很多父母也因此抱怨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甚至责备孩子不懂事,不懂礼貌,有的甚至把孩子玩游戏的过错归咎于手机。
事实上,不是手机、游戏的问题,而是我们不会正确的陪伴孩子,缺少陪伴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
这种想法往往导致很多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与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差,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爸爸,在反思自己对女儿玩游戏的行为时,就有些极端地采取极端的做法:
断网、砸手机、生气、责骂,都没有用。
而他没有采取其他的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戒掉游戏,只是断网、断网,甚至于断网,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结果呢?
在游戏中得到的是快乐,而不是知识的浪费,成绩下滑,受到的是责骂、羞辱、冷落,以及父母的不理解。
这样的结果,比孩子之后的人生一落千丈、一蹶不振还难上头。
比如,他发现,游戏比自己更懂孩子的心。
(《少年说》中,小学生叶子健在台上向父母们呐喊:
“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要是你们天天陪着我,我就崩溃了。”
父母的离开,是对孩子情感上的抛弃。
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在身边陪着,给他支持,给他鼓励,那他就会感受到父母是他最坚固的靠山。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更是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力量。
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的成长,那么孩子就会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情感匮乏的人。
这种匮乏感会让他的安全感缺失,性格怯懦、敏感、自卑,不敢面对他人的异样眼光。
被父母所伤透了心,甚至自暴自弃,一辈子走不出幸福的世界。
而心理学家马伊·鲍迈斯特说过:“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情感缺失,他们很可能是通过与父母的交往,习得了回避型人格,变得有自卑心理。”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情感缺少关爱,他们的情感需求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满足,因而变得无法自拔。
”
3、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动手,打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成绩下滑时,经常拿起孩子的课本或试卷,给孩子指出错误,如果孩子都能够改正,那么很少会受父母打骂的影响。
另外父母的暴力对待,孩子也会学习对待父母。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他也会埋怨,但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所导致,他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就开始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
此外,家长的严厉的管教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严厉型的家长对孩子都是有很大的期待的,如果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对孩子生气发火,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要知道,孩子厌学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厌学情绪不解决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而且很多时候,家长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还会让孩子在内心产生更加的不平衡,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家长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家长对自己有多失望,从而对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就会更认真地去学习,而不像之前那般厌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