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好怎么表扬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喜欢阅读,事实上有太多的儿童可以看动画片一两个小时,可一说看书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有些孩子从小就几乎没怎么看过图书,所以,不可能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完整地看完一本书。

有些父母深知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所以也会经常买一些书放在家里,虽然书是买来了,但是孩子根本不喜欢看或者不愿意看,最终这些印刷精良的图书、绘本就像摆设一样在书架上“吃土”。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看书,除了没有培养成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看书就像爸爸喜欢玩游戏、妈妈喜欢追美剧一样,当把阅读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看书也会成“瘾”。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但也不是没有套路可循,心理学里有一个“21天定律”就可以应用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

 

 

孩子阅读好怎么表扬

何谓21天定律

21天定律也可以叫21天效应或者21天法则,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暗示心理学,一个人通过21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就会将某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这个定律大多会应用在成人的学习或者职场中。

但是并不是说在这21天里单纯重复某一行为就能够达到形成习惯的效果,而是要通过四个步骤或者四个阶段,并且不断地重复才能起到作用。

养成习惯或者说让一个人对某种行为或东西有“瘾”需要在经过4个阶段:

刻意被动:有些行为一开始并不是个体主动意识,而是需要被动要求,刻意而为之。尤其对那些不得已的和没有兴趣但还要去做的事。

模仿行为:所谓模仿也可以看成一种“跟随”,就像在长跑比赛里,有一种策略就是“跟跑”,后面的人一直紧紧地跟着最前的运动员,直到在最后阶段再进行冲刺。

获取成果: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而这种收获无论大与小都可以成为继续的一种动力,或者也可以把这种成果看作一种奖励。

主动投入:当一个人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时候,那么可以说这种行为已经逐渐将演变为一种习惯,或者说人对于这种行为已经产生了兴趣,在养成习惯或产生兴趣之后那么就会对此加大投入。

也许会有人质疑,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也需要这么复杂吗?这适合用在孩子看书上吗?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看书并不能强迫孩子从一开始就喜欢、就有兴趣,养成习惯是培养兴趣的一种方式,但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重新建立,所以,21天定律从根本上是可以应用在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

孩子阅读好怎么表扬

那么在实际生活里,父母就可以通过21天定律里涉及到的四个步骤,制定相关的计划,刻意要求接受阅读,初期通过模仿与引导使孩子被动接受,从中获得成果或者奖励,加大投入后让孩子最终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1.刻意要求,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表示,要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更需要强制。也就是说,当孩子在开始并没有对看书有兴趣的时候,作为父母需要通过强制要求让孩子接触阅读。

强制不等于硬性规定或者滥用家长权威,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计划,刻意把阅读做为孩子每天生活里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父母的做法也会不同,一般来讲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针对6岁以前的孩子,另外一种是针对6岁-12岁的孩子。也就是把孩子分为识字以前和识字之后的两部分。

6岁以前的孩子,计划是给父母定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动性差,不可能有任何计划的行为,而所谓的计划也都是要求父母配合完成。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处在学习、阅读敏感期中,所以,父母需要通过刻意的行为让孩子接触阅读。

儿童图书作家李枝子把孩子读书比喻成“膝盖上的幸福”,这个比喻已经非常形像地描绘出阅读让孩子产生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来自于父母,试想一下,当父亲把孩子抱坐在腿上,靠在宽大的沙发中,阳光洒在两个人的身上,爸爸与孩子一起翻看绘本的画面是那么地温馨,孩子同样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平和而愉悦。

父母在每天都要拿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孩子看书,让孩子首先要接触到书,把阅读当成一种游戏,而这里的关键就是父母。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一些抵抗心理,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故事有兴趣,这就需要父母在挑选图书时以及讲述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技巧。

●6岁以后的孩子,计划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

计划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手段,但对于孩子来讲,任何计划都必须尊重孩子的愿意,当然不是说孩子不愿意就不制定,而是针对孩子的意愿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计划。

同时,既然是计划就不能太过随意,否则就失去了定计划的目的。在职场工作的人都可能会接触到一个工作就是制定每周、每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在阅读这方面其实是可以借鉴的。

我曾经帮10岁侄子制定过一个阅读计划表,这个表大概用了三个月多的时间,其结果是侄子在语文考试中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虽然这个计划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提高语文成绩的。

在这个计划里包括了时间进度、阅读进度、每日打卡以及奖励。为什么会有奖励,这个后面的成果收获还有一定的关联,另外,任何一个计划都要制定奖惩,这不是小题大作,更不是游戏。

无论是你的孩子是多大,又或者你用什么样的计划,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动起来,迈出这一步就是成功了一半。

2.模仿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行动起来

行动是通往目标的发动机,而策略则是保证行动正确的核心大脑。无论是多大的孩子,模仿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策略,只不过不同年龄模仿的形式不同而已。

医学研究者认为,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细胞被称之为镜像神经元,这种细胞的作用是人看到某种行为时可以做出同样的动作。

也就是说,模仿是天生的,而且并不是只有孩子才会模仿,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可以模仿他人,镜像神经元在心理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龄的孩子对于模仿其实并不复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自主意识还并不强烈,正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

作为父母来讲,让孩子模仿自己也并不复杂,在固定的时候做固定的动作就可以了。比如,父亲每天下班回家,吃饭之后,除了陪孩子玩之外,就是拿起一本书坐在孩子身边,不管是真看还是假看,但这个动作必须要有。

同时,为了能让孩子可以快速模仿,最好把一些绘本就放在孩子可以伸手能拿到的地方,不要因为拿书而浪费时间。父亲的阅读行为是要引导、吸引孩子,让孩子做出同样的动作,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时间会很短,但不要着急,任何一个习惯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年龄大的孩子所谓的模仿更多的是效仿,在父母的角度上就是陪伴,更是以身作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天天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手机,那也不用指望要求孩子爱上看书。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可以每天都能够阅读,那么,除了帮助制定计划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一本书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并效仿。

3.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与奖励

既然开始阅读就一定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否则没有人会愿意持续这种无意义的行为,收获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让孩子获得收获并接受成果。

年龄不同的孩子对于成果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年龄小的孩子需要乐趣、赞赏、实物奖励,而年龄大的孩子更看重实物奖励和自我需求的满足。那么如何让奖励更有价值呢。

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这不是纯粹的条件交易,并不是要让父母拿玩具或者钱去买孩子看书这个动作,而是让孩子理解,通过阅读能够获得鼓励、奖赏,激发持续阅读的动力。

得到更多的赞赏。除了来自父母的赞赏之外,如果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外界赞赏,这会让孩子更加有成就感。而这种来自外部的赞赏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朋友圈,父母可以把孩子看书的场景发在朋友圈里,从而获得来自老师、朋友、亲戚的认同。

这种高调行为只要不过度,就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表扬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与认可。

★获得亲密的亲子关系。其实孩子心里是愿意与父母亲近的,只不过年龄越大的孩子并不是通过直接语言来表达,但是通过阅读已经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再一步的话就是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时,孩子内心得到的一种满足感。

实物的奖励同等重要。无论年龄大与小,当孩子获得实物奖励的时候心情都是喜悦的。这些实物的奖励可以是玩具、可以是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可以是一次旅游、可以是一场电影。

除了钱之外,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都可以做为给予孩子的奖励。之所以不要用钱,就是因为不要把一件有意义的事看作一场交易、一场买卖。

4.当主动要求时,就是习惯养成的开始

在习惯定律里,主动是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当一个人会主动去做一件重复的事时,就说明这个习惯开始养成了。

主动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书有要求了,比如孩子对父亲说,希望可以买某一本书,或者,想了解某一类型的书籍。这时候,父母不要简单地去回应,而是应该全面的满足孩子的对书需求。

给孩子一个书柜或者一个小书架。从心理学上来讲,人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喜欢。所以,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挑选一个孩子喜欢的书柜,或者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个小架,当孩子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从心理上是不会产生抗拒的。

接触环境也是一种投入。除了家之外,图书馆、博物馆都可以满足孩子对阅读的需求,同时,还能刺激对阅读的情绪。在图书馆里,本身就有一种阅读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让孩子有一种打开眼界的感觉,数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孩子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是关键的,如果父母把阅读当做一件普通的事全部推给孩子,那么,根本不会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21天定律是对习惯养成的一种心理学暗示,家长可以借鉴并灵活去使用,这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终身受益。

就像白岩松说过的一样,“读书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更加优秀,也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理性,对个体来说,读书让我们得到了乐趣和进步,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8:56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9:32

相关推荐

  • 小孩子长期玩手机的坏处

    小孩子长期玩手机的坏处,家长们已经有所了解了。 1.影响孩子的视力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话会对其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会降低孩子的视力,也会让孩子出现近视,这样的话,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就…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5日
  • 孩子初三压力大怎么开导

    孩子初三压力大怎么办开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初三这个关键的阶段,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孩子们需要正确的开导和帮助,以减轻压力,保持…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9日
  • 孩子沉迷游戏对社会的影响8791616349

    孩子沉迷游戏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于游戏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26日
  • 孩子放假玩手机怎么办

    孩子放假玩手机怎么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放假期间,孩子们往往会沉迷于手机中,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问题。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认真…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18日
  • 孩子睡觉在旁边玩手机的危害

    孩子睡觉在旁边玩手机的危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更进步,往往会让他们在旁边玩手机。然而,这种行为对孩子的…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2日
  • 深夜玩手机的孩子

    深夜玩手机的孩子 深夜,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小男孩坐在他的房间里,手里拿着一个手机,不停地玩游戏。他的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他仍然坚持在房间里面玩手机。 目…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18日
  •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8835614236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游戏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最近,我就遇到…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19日
  • 孩子自控能力差总是偷玩手机

    孩子自控能力差总是偷玩手机是很多家长的困扰,可以说孩子自控力差是在“手机”和“手机”之间抉择的,如果孩子不注意时间的分配,会直接导致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家长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玩手…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9日
  • 不让孩子沉迷网络游戏_

    不让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足以让孩子从游戏中脱身。 2、允许孩子玩游戏,并不等于放纵孩子 如今网络游戏的泛滥成灾,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恨不得自己孩子在游戏方面多花一点时间,就能上瘾。…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3日
  • 漫画孩子打篮球玩手机

    漫画孩子打篮球玩手机 漫画孩子打篮球玩手机,是一个关于孩子和篮球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孩子非常喜欢打篮球,但是他也很喜欢玩手机。由于他的家人都很忙,他不能每天都去打篮球,于是他…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