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教育意义的短片(三分钟的教育小短片)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经典教育短片
这部引人深思的走心教育短片讲述的是菲律宾首位考上名牌大学的阿埃塔人(原住民)诺曼金恩的暖心成长故事。

在诺曼金恩还小的时候,他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皮肤颜色像泥土一样,别人都说我们很脏。”
妈妈扶起金恩的下巴,坚定地告诉他说:“心里不干净的人才是真的脏。”
后来同学又嘲笑他,说他穷,总是穿旧衣服。
他生气地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可不可以给我买新衣服,同学都穿新衣服。”
妈妈扶着他的肩膀问:“谁比较值得尊敬,是轻松过日子的人,还是经历过苦难的人?”
金恩流下了眼泪。
上中学以后,又有人嘲笑他的穿着和发型,于是金恩戴上了假发,穿上了流行的衣服……
回家后,妈妈问为什么穿成这样,她有些失望地问到金恩:“你真的要为了别人接受而改变吗?”
后来,妈妈握着金恩的手说:“只有接受自己,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在毕业典礼上,当诺曼金恩接过毕业证书那一刻,还是阿埃塔人的打扮;他骄傲的说:“妈妈教会我,只有接受自己,才能走得更长更远。我是诺曼金恩,我以我是阿埃塔人为荣。”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而妈妈的眼中,此刻饱含欣慰和喜悦的泪水。
这部走心的短片去年发布当天就有超过20万人观看,看完这部短片深受触动的同时,也在深深思考:是什么决定了孩子能走得更远?
答案可能就在短片的最后一句话里:家庭教育。
在知乎上,有人曾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你见过哪些“惊艳”到你的家庭教育方式?
话题热度一直很高,至今一共收到网友们5000+个回答,网友们把自己看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那些让人惊艳的教育故事记录下来。那么,那些高赞回答的故事中父母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其中8个令人“惊艳”的经典教育法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01.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
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象力。
02.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积极期望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
罗森塔尔在1966年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
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03.梦想法则: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比尔老师的课堂里,他布置了关于未来理想的作文。
罗伯特同学描绘了一个200亩牧场,以及在这个牧场里纵马奔驰的情况,并为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幅牧场图。
比尔老题给了一个F的评价(即差的评价)。罗伯特满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好的评价,他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太不切合实际。因为罗伯特的父亲只是一位驯马师。他要求罗伯特重做一份作业,就可以给出一个好成绩。罗伯特思考再三,并没有那么做。
多年来,这个F作业,就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果真拥有了200亩的牧场,当年迈的比尔老师来参观时,比尔老师泪流满面,要知道,他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在另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机关干部没有作出回答,而是望向在场的上级,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
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
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
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当西方老题努力挖掘学生的想像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在告诉孩子“标准答案”。
当年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如今已经实现。没有很多失败的尝试,哪来今日的神话呢。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04.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
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
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的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
当孩子迟到时,妈妈了解到,原来孩子是为了去河边看日出,妈妈告诉孩子“日出很美丽,孩子你真的很棒”,同时也告诉孩子“日出太美了,时间也太短了,所以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并送一块表,从此孩子再也没迟到过。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05.木桶定律:让孩子全面地发展
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逻辑数理、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和存在。
以此衡量,差生几乎不存在。
在管理学认为,只要不同的员工,没有优秀与不优秀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而结果如何,在于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避开了自己的劣势。
木桶定律认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告诉我们,我们从事某一样工作,总有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长处与短处,要提高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短处,工作就会更成功。对于存在某类知识缺陷的人来说,能力的发挥总是受到瓶颈学科的制约。
简单来说,企业中搞研发的,如果不懂市场,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就会一文不值;搞市场的如果对技术一窍不通,就难以把自己的产品优点向客户做更有说服力的展示。一个人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让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才可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有专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学理的学生不懂文,他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将来创新能力肯定不行。
父母应对孩子的“偏科”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中、小学,是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科安排也比较全面,就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有综合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06.手表定律:给孩子定明确的目标
尼采说:朋友,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几点,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孩子更准确的时间,只会让孩子失去对准时的信心。它会把孩子弄的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以哪一个为标准。
手表定律告诉我们:
一个人不能同时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同样,一个孩子不同能时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则,他也无所适从。
有一个智力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当时情况只能走救一幅画,那么你救那一幅。金奖答案是: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未必是最有价值的个,那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07.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狐狸世界的法则是:
成年后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这也是自然法则。如果你不懂得生存,你就被淘汰。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自己的孩子去公园,有很高的台阶,孩子兴奋的自己要爬上去。在他跌倒的时候,他望了望母亲,母亲慈爱又鼓励的眼神,他终于自己爬上去了。人生的阶梯,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久,但有一点,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来爬这个人生阶梯。
因而,当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受这个苦那个苦,如开车送上学等,谁知道,这在以后,孩子会失去多少难以学到的东西呢。没有人在孩子的未来可以帮他,只有他自己。所以,有远见的富人,只把很小的一部分财产留给后代,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唯有他们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更好,否则,富余的财富,让他们失去创造力,后代的后代也更难以保持家族的优势地位。
08.真爱法则:教育的真谛是爱
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也不是给他多少钱满足他的物质需要,而是给孩子一种精神上的温暖和鼓励,让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期望,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状态。
布赖恩有一个嗜酒如命的单身母亲,在缺少家庭温暖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他去上学的呢?
他说:每年都至少有一位老师夸我的作业。
因为他们,我才坚持着做我的作业。上中学了,我已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我的中学校长知道了我的情况,他照顾我,关心我,每次逃学,他总会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谈话,就像老爸一样。在他的帮助下,我又对读书充满兴趣,完成高中课程,并考上一所文科艺术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在读书期间因参加全美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获得一等奖而闻名全国。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说,这就是“真爱法则”。他说: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在孩子调皮时,给他真爱,是用心的关怀、交流,而不是下结论,放任自流。
攸攸熊寄语:
曾经在《新中式父母》中看过两个词:“吃老本型”和“学习型”父母。
前者使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后者则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会反思,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啊?教育孩子怎么那么难啊!
事实上,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更没有所谓的标准;作为新时代的父母,能够更好伴随孩子成长的是就是父母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