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监视孩子玩手机

2023年3月13日14:41:05家长监视孩子玩手机已关闭评论

家长监视孩子玩手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你让孩子别玩,孩子偏不。你说手机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有那么多刺激的,孩子为什么不放下?你偏不给他玩。

作者:晴日心理工作室

【统筹】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玩手机这件事,恐怕是家长们最担心的事。因为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家长会担心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为了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比如断网、强硬地没收、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没收手机、无条件地“穷养”等等。

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如何呢?

家长越是杜绝孩子玩手机,孩子的好奇心就越是强烈,对手机的欲望就越是强烈。

与其这样,不如试着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从而去掉孩子喜欢玩手机的源头。

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

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曾有一位妈妈在后台私信求助:孩子总是抱着手机看,怎么办?

她的手机里有一大堆下载的APP,孩子玩游戏也是手机很重要的一个“武器”。

她说,孩子总是捧着手机看,感觉只有在手机里才能获得她想要的关注。

一想到她的手机里还有许多游戏,孩子就很好奇,忍不住打开手机看。

后来她问孩子,手机里什么游戏好玩,孩子说看的,又问她什么游戏好玩。

她说的很简单,教她老公如何操作。

游戏《逃跑吧!少年》里有一个情节,两个孩子被妈妈扔到超市的垃圾桶里,路过的孩子也不知道捡什么,于是俩孩子一人拿着一个手机往里面充钱,另一个也拿着手机玩游戏。

妈妈对他说,这就是游戏,咱们可以光明正大,但不可以以势压人。

过了一会,两个孩子一起商量怎么选才可以继续玩,玩了10分钟后,两个孩子又各自回到游戏的房间里去了。

妈妈听到孩子房间里传来游戏的厮杀声,回到家一看,两个孩子都哭了。

妈妈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给孩子买了一堆玩具,结果他看见手机两眼一黑,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父母要好好管教孩子,首先就得给孩子树立规则,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让孩子通过手机获取信息,教孩子如何利用手机查阅资料,让孩子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会对手机查阅资料变得一无所知,这样孩子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依赖。

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

孩子在每次使用手机之后,第一时间就会想着要玩手机,此时父母可以跟孩子立下规矩,在家里使用手机要适度,比如每天最多玩1小时。

如果孩子违背了规则,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收走手机几天,几天后孩子又想起来,家长要给予一定的关爱”。

同时也要给孩子定下规则,比如每周只能看3次手机,每次时间限制在30分钟内。

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跟孩子一起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并规定好奖罚措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前段时间,人民网上就有一种说法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指出了制定规则的要点,家长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也应该要注意这几点。

1)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孩子今天的行为比昨天的表现好,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今天早上吃完饭,把剩下的面积都刷完了,比昨天的还要多出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

家长们对此很苦恼,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一回家就写作业不专心,为什么孩子的写作业总是那么不认真呢?其实这就跟家长的教育有关。

由于孩子的年龄在增长,所以他们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很多时候家长不可能像小学阶段的时候,老师要求一个小时做完所有的题目,可能是因为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还没那么集中,在小学一开始,很多孩子是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把作业做完的。

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作业可能需要家长把所有的题目都完成,他们只要稍微提炼出其中的问题,就能直接消灭掉。

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肯定是没有太认真的,很可能会有些不会的题目,结果还是会出错。

当家长看到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那么慢,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时候就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找到症结,并且要知道如何解决。

3、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品质,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走神,所以家长可以从这个方面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状态,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关注孩子的状态,不要因为一个不开心的事情就对孩子发火。

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认为这样能让孩子长记性,对孩子起到效果。

但是这样做的话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我是不好的,别人都是我的错,父母的脾气比我好,我是被父母骂的。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