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管教孩子网瘾

2023年3月14日07:26:05名人管教孩子网瘾已关闭评论

名人管教孩子网瘾的事情几乎每位母亲都有过,甚至我从这里讲的,也可以说是伟大的育儿专家,一个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对权威的反感。

首先,作为父母,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甚至陪孩子写作业,周末、寒暑假带孩子外出游玩等等,经常费尽心思地把握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过着喜欢的生活。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是反感这种把兴趣当做惩罚的办法呢?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那就不讲了,很多父母都有了这样的经历,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不听自己的话,固执己见,一点就着。

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固执呢?

这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想要的目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控制孩子。

比如孩子喜欢玩手机,那么父母就可以试着去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来,孩子都是会玩游戏的,甚至过了一个星期六月,父母才可以允许孩子玩游戏。

孩子们不想和父母交流,就是因为孩子觉得父母太啰嗦,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反抗。

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李玫瑾教授在女儿的叛逆期时,就给她制定了一条规矩:

第一,孩子只有12岁,却要允许他们早恋。

第二,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尤其是不要偷窥探孩子的隐私。

第三,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年人的生活。

在李玫瑾教授的《高情商培养孩子》中,就提到过,有一次女儿早恋,妈妈却说:“你要是男孩就好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吗?

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

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打骂孩子的做法,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却是在逼孩子走向另一种极端。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

“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多管他,就能毁掉孩子。”

所以,父母要狠不下心,无论如何都不能纵容孩子。

今天,就让咱们好好反思一下。

1. 放纵孩子

“爱”是一条死循环。

放纵孩子,就是溺爱孩子,就是纵容孩子。

父母以为“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但其实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邻居,而是学校的同学和老师,步入了小学学堂,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可矛盾的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需要大人,还是会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娇,希望父母来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对待这个时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多的以互动的方式来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再来进行评论。

父母可以适当的下放权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让他充分的感觉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学习动机增强,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一时期的孩子,因为将他们精力都用在了与父母对抗上,他们的成绩可能会很不稳定,而且孩子会因为没得到恰当的引导,变得更加叛逆。这时,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与孩子的对峙状态,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

此外,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常常会觉得有挫败感,处于“烦着呢”状态。这个时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强、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做出一些挑战父母权威的事,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独立宣言。

在这个时期,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出现。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