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孩子网瘾不想上学

2023年3月17日02:27:07小学孩子网瘾不想上学已关闭评论

小学孩子网瘾不想上学,但初中孩子网瘾特别大,每天不学习就不想写作业,连着两天都不愿意出门。

其实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有网瘾了,或者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想通过网瘾来麻痹自己,或者寻求某种心理安慰。

网络游戏对于中小学生的危害很大,但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身体伤害,还有心理伤害。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有什么区别?

美国一些国家的儿童机构做了一项调查,得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经常玩手机的孩子中,只有22.5%经常玩手机,他们的家长是这样的:

孩子经常玩手机的有34.2%,每天玩手机的有54.2%,看电视的有54.2%,玩游戏的有54.2%。

而每天玩手机的有24.2%,在看书,写作,看书的有5.7%,运动的也更多,

这说明手机使用习惯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沉迷手机的危害。

什么是合理使用手机?

心理学家指出,合理使用手机的好处是: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而且玩手机的人是玩手机的最佳玩伴。

在手机游戏方面,父母该鼓励孩子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自制力尚未发育完全的时候,父母应该适度的玩手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

1. 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成功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里去阅读、去运动、去做家务,孩子的生活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无聊,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积极的生活体验。

2. 不要以玩手机的时间为代价

孩子玩手机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让孩子沉迷其中,一旦沉迷其中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打击他的学习兴趣。

父母应该多陪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他与人沟通的能力,多多帮助孩子交朋友,多带他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戒掉玩手机的瘾。

3. 家长要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应该戒掉玩手机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从现在开始戒掉玩手机的习惯。家长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孩子年龄越小,越是模仿能力越强,当他们出现玩手机的习惯时,家长们就应该及时制止,多和孩子进行沟通,进行管教。

如此一来,孩子才能慢慢戒掉玩手机的坏习惯。

4. 孩子的自制力不足

每个孩子的自制力都是不同的,手机上也有很多的游戏,孩子们感兴趣,就会沉迷其中。手机游戏会占用孩子过多的时间,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父母们一定要合理的去管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不能让孩子们玩物丧志。

如何才能让孩子合理的玩手机呢?

1. 多陪伴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手机,就是因为他们太孤单,只要找不到父母,他们就会想通过手机来寻求安慰,因此,父母们应该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孩子只有在有爱的家庭中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也要多陪伴孩子,陪伴的同时也要带孩子出去玩。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让孩子多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丰富孩子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手机真的很好玩,才会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别的事情上面。多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他就不会把时间花费在手机上。

3.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很多父母都会说,自己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想动,孩子总是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父母们要记住,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想要孩子做到,父母自己要先做到。如果父母成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却吩咐孩子少玩会手机,那孩子也许会效仿父母。

所以,父母们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陪孩子一起运动,一起读书。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兴趣,转移注意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发现更有趣的东西,他们才能主动放弃玩手机的诱惑。

第四,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

培养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父母解决问题的关键。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情绪都会有起伏,作为父母,不应该用老是命令或者是指责的方式对待孩子。

而是应该多陪孩子聊天,陪孩子去户外运动,让孩子学会释放情绪。

而不是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一味的压制孩子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

孩子哭闹时,父母的做法有很多种,要“对症下药”

1、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告诉他这件事,父母要无条件包容。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要理解孩子,“不能因为你生气就打你,你哭可以,但是要告诉我为什么哭?告诉我为什么你还要哭?”

孩子说自己委屈了,那父母就要用语言告诉他“你的情绪是不被接纳的”。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