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让孩子玩手机

2023年3月17日02:42:07不要轻易让孩子玩手机已关闭评论

不要轻易让孩子玩手机

老鹤老师的儿子浩浩

上午十点多了,大儿子浩浩在客厅玩游戏,没吃饭。这下忙上忙下,一整天下来,浩浩都没吃饭。见浩浩在玩手机,他没忍住说了几句,浩浩上前一把抢过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浩浩妈也急了,走过去,把儿子拉到房间里,质问浩浩为什么要这么做,浩浩却一脸无所谓地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说了,烦死了。”

浩浩的话像是一个惊弓之鸟,瞬间让浩浩的妈妈感觉到天都要塌下来了。浩浩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倒数第一,不上不下40多分,让浩浩妈妈头大受困扰。

浩浩妈妈也很苦恼,明明看着浩浩开朗活泼可爱的样子,怎么就和“精神疾病”扯上关系了呢?

后来经过专业人士的评估,浩浩妈妈决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中度焦虑。

医生告诉浩浩妈妈:“你的孩子是生病了,不是装病,而是为了引起重视。”

浩浩妈妈听完医生的话,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当场哭了起来,哭着告诉医生:“我家孩子是抑郁症,不是装病。”

医生安抚了浩浩妈妈的情绪,给她做了一个建议,如果浩浩的心理健康受损,就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在医生的建议下,妈妈带着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妈妈,浩浩也是心理疾病,他就是一上学就身体不舒服,然后上火,腹痛,失眠。

到了医院,妈妈给浩浩办理了休学。

回家后,他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暴躁,并且开始变得自闭。

浩浩妈妈说:“在这个孩子心里,他觉得自己比谁都重要,所以当他认定了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时,他永远是错的。”

这个孩子每次去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和绝望。

他说:“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孩子的心里,一点一点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

“她的那种恐惧和绝望,像是把空气关进了一堵墙。”

经历时三四次治疗,浩浩已经没有了自杀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自由,然后自己去体味人生的多样性。

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

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无能,全部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但其实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自恋者,并且他们也很难做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父母面前,他们像是一个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他们是为自己而活的。

而且,他们太容易做到面面俱到了。

所以,很多父母都很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能力是很强的。

这些孩子,无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在将来的生活中,都是非常独立的存在。

就像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牛顿等等。

所以,孩子们,你要明白,我们想让你的未来变得越来越好,一定要明白,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一个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你可以做你自己,当你开始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在慢慢成长,而这种能力对于未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02

懂事的孩子,从来不是父母要逼出来的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天生懂事,也没有人天生懂事。

在懂事这件事情上,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懂事的孩子,而非懂事的孩子。

特别是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而懂事的背后,也都是隐藏着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关爱、肯定、赞扬、认可、接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