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控制八岁孩子玩手机
一提起智能手机,我们的父母估计就会焦虑,甚至是愤怒,就像《少年说》中的学霸林妙妙,说话腔调像是成人,我们几个成年人,却都管不住自己的“手机”。
她会无意识的拿起手机来,开始刷新闻,发朋友圈......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别说学习,如今连身体都没有,更别提上补习班,还要随时找父母要手机。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对手机上瘾了呢?
1、
自制力差
对于孩子来说,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自制力也不强,就算没有手机,他们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而父母一味的将手机没收,或者将游戏卸载,孩子一整天都过的枯燥无味的生活,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当他们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一整天都沉浸在手机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对其他事情的兴趣,导致孩子对手机上瘾。
2、
家庭关系不和谐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很多父母的争吵和家庭气氛的不和谐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包括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3、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想要孩子考第一名,因此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制定非常高的学习成绩,这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有考第一名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一旦考不好就会变得非常暴躁。
很多孩子会因此而出现抑郁症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会对自己不够自信,每当父母都对自己很失望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从而变得越来越敏感。
4、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很容易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孩子们的情绪崩溃,甚至出现抑郁症。如果孩子压力过大,那么孩子们就会出现精神崩溃的情况,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降低孩子们的要求,帮助孩子们减少压力。
5、
打击孩子
有的父母本身学历不高,就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孩子们会因为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觉得自己会失败,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而且在父母过高的期望下,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应该是父母给予帮助,而不是责备。
6、
夸大其词
对于父母来说,一旦父母做出了承诺,孩子们就会意识到,他们是无法兑现承诺的。
比如:
“妈妈,我还是喜欢欢小鸟。如果我真的没有考到高分,那我就可能会过的很惨。”
“我很伤心。如果我有了点进步,妈妈就不会不再过多地干涉我了。我只要努力一下,就一定能考好。”
“爸爸妈妈,如果我学习能力再强大一点,我就可以当好学生。但是,如果我没有天赋,我就要成为学渣。”
“爸我妈我妈我同学和我妈都不同意,我很想成为爸妈一样。我很羡慕这些条件。”
“我就是不想学习,但是,有些东西,我确实可以想明白,我可以做我该做的事。”
在爸妈眼中,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我就可以对他们好。
只有学习好,才能得到爸妈的爱和关注,有了好成绩,爸妈就会喜欢我,和我一起玩,一起成长。
但是,如果成绩不好,就不能得到爸妈的爱和关注,这是一个不恰当的认知。
有时候,好成绩意味着孩子的价值感、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如果成绩不好,就是全部都是坏孩子。
就像妈妈说的,有时候,女儿的成绩不好,我就会批评她,反而会加剧她的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