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让孩子玩手机老师

2023年3月18日00:54:35有没有让孩子玩手机老师已关闭评论

有没有让孩子玩手机老师收了。

每天把手机没收,不准玩,不许玩,并对孩子说:你们现在在家中玩手机,这一天天的,没啥。不行!不让玩就让我收!

孩子也很委屈,为什么大人能玩,我不能玩!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的现实交往中,由于对父母较为依赖的原因,会把父母当做自己的“小尾巴”。而像青春期出现的“反抗”行为,便是孩子与父母交互的时候,对父母的不满情绪。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叛逆心理?

孩子是在寻找自我,并试图用逆反的行为,来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他们“变得想独立”,这是因为他们想要长大,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叛逆行为,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逆反的行为,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只有经历过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才能清晰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用言行来表现自己。

所以说,“叛逆”其实只是孩子在发出的一种信号,告诉父母:

我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了,我需要被尊重!

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孩子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孩子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真正的认识自己,建立起独立人格,不再依赖父母,开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性化。

这个阶段,父母要理解孩子,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4、 越是父母反对,孩子越要做

电视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

方一凡在饭桌上忙着来客人,一时逗闹,将饭菜摆成堆。

被母亲打了一巴掌之后,方一凡气呼呼,离家出走了。

童文洁和方圆这件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很多家庭中,孩子做错事,父母们总是先批评教育孩子,再教育自己。

殊不知,孩子犯错后,父母们先是先是先入为主,然后责怪孩子,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孩子会不服气,父母就认为自己错了。

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他们的内心也很难受。

我们先别急着去批评,孩子内心是非常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包容的。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家长也不要立即打断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理解,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当孩子真正表达情绪后,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3. 通过游戏让孩子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总是觉得孩子还小,对于规则的理解并没有那么全面。

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其实就是游戏规则的一个亮点,孩子说:“妈妈,我们做完这件事情后,就可以玩一会了”,实际上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规则的种子,他明白了规则,遵守规则,就可以通过玩游戏这件事,得到更多的满足。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维茨丁延误说:“当孩子确实需要规则,但规则一旦立下,就要尽力去遵守,否则就失去了实质性的惩罚。”

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不仅要遵守规则,更要遵守规则。

当孩子想要乱扔东西时,就要制定规则。

孩子的空间敏感期往往是在2-4岁之间。而在孩子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是一直发育的。

这时候,孩子会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眼前的事物中,一旦这些活动被中断,他就会非常的不安,这个时候,他就会越来越不听话。

父母可以和孩子制定规则,比如孩子想要吃零食,我们可以和他商量,吃完饭之后可以吃几个零食,这是几个星期的时间,那如果因为玩游戏的原因,导致吃饭时间延误,那就意味着零食被取消了。

孩子也许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一直对我撒谎。

但是如果孩子的心中有这样的疑问,那他肯定不会主动承认错误,自然也不会去改正。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