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绝效方(类风湿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信大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词并不陌生,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这个问题,不止是老年人,很多中年人甚至是青少年都深受困扰,今天小九老师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话题。

症 状

早期多先有低热、肌肉酸软无力、食欲不振等。多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始发于小关节,多系对称性,病程迁延而反复,继则可累及较大之关节,关节呈现梭状样肿胀。后期多出现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附近肌肉亦强硬、萎缩,贫血和消瘦也较明显。

病 因

本病的病因有三:

一、肝、脾、肾三阴本亏如《张氏医通》说。“痛风一部,《灵枢》谓之贱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日历节,后世更名日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带所致。”《医学心悟》则指出:“三阴本亏,恶邪袭于经络。”

二、湿热之邪外袭如《儒门事亲》指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温病条辨·中焦湿温》也说:“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

三、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瘀为患由于脾虚生湿,外湿内侵,久则很酿成痰,或因风寒湿邪久留经络,气血受阻,转化为獠。一旦接瘀阻络,遂成痹证。

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60~90%患者的血液中,可检出一种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它是一种巨球蛋白,能与免疫球蛋白起抗原一抗体反应。关节的炎症病变是由这种反应作用于关节骨膜,或可能由于粒细胞吞噬这种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后,释放出各种溶解酶,损害关节滑膜而产生。此外,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亦有相关,而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两个重要诱发因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刺激等,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艾灸治疗方法

一、湿热侵袭型

症状:关节红肿焮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全身发热,汗出,头昏,口干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化湿,宣痹通络。以取督脉、手阳明、足太阴和足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大椎、身柱、曲池合谷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阿是穴(于病变部位取穴或取压痛点)。

随症加穴:①便干尿黄者,加大肠俞膀胱俞;②心烦口渴者,加神门、金津玉液。

二、痰瘀痹阻型

症状:痹症日久,病情加剧,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关节呈梭形肿胀或呈鹤膝状,屈伸不利,关节周围筋肉僵硬,皮色紫暗,压之痛甚,皮下可触及硬结,伴面色晦滞。唇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或厚腻,脉细涩。

治则:祛痰化瘀,泻血通络。以取足太阳、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膈俞脾俞、丰隆、血海

随症加穴:①同风寒湿痹;②发热者,加大椎,③五指拘挛者,加五虎。

方义:本型为痰瘀痹阻之证,由于痹症日久,由气入血,气滞血凝,痰瘀形成,故取膈俞、血海活血化瘀,脾俞、丰隆健脾化痰。局部穴位均有通经活血,消瘀利络的作用。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善治一切热病,具有清热、祛风、宣痹、通络之功效。数穴协用,各奏其效,其病自可康复。

三、正虚邪留型

症状:痹症日久,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屈伸不利,行动艰难,筋肉萎软,四肢瘦削,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或伴有潮热盗汗。头昏目眩,口干作渴,舌质偏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血,活血通络。以取足太阳、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随症加穴:①同风寒湿痹;②潮热盗汗者,加大椎、阴郄、后溪

方义:本型多由痰瘀痹阻型进一步转化而来,由于痹症日久,耗精伤血,而致肝肾两亏,故取肝俞、肾俞、三阴交滋补肝肾精血,足三里扶正祛邪,健运中焦,以扶植后天之本;由于邪留关节经脉,脉络痹阻,津血流注不畅,痰瘀形成,互结不散,关节肿胀畸形,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痰湿不去则津液不能输布,于是筋肉络脉失养而成萎软瘦削,故局部腧穴宜采用针上加灸以祛瘀活血,化痰散结;若痰瘀互结,死血浊液不散,关节畸形肿胀,可用火针刺血放水,使郁积之痰瘀获得疏泄;若潮热盗汗可加大椎、阴郄、后溪,而以清热凉血,和营止汗。如此邪去正安,其病自可缓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3:07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3: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