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_(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咬舌自尽的桥段。

从医学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学机制支持这种传说存在任何成立的可能。

自己不可能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

咬舌自尽,意味着人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达到自杀的目的。

我们知道,生物之所以可以生存有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

疼痛,就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信号上传到大脑皮质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但是,在这种信号传递到脑皮层之前,到达脊髓后脚感觉神经元就会与脊髓前脚运动元建立单突触反射,指令相关肌肉快速收缩来躲避这种伤害。

比如,手无意中触碰到热的东西,就会自动闪避以避免烧伤

当然,骨骼肌之所以被称为随意肌,是因为它可以受意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收缩舒张运动。

因此,有时候,尽管我们知道做某种动作存在甚至必然造成伤害,出于某种目的我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冒险”。

比如,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的壮举。

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肌肉运动,和疼痛躲避无意识反射之间就会形成相互抑制,“较量”的结果决定是否有自主动作和动作的“程度”。

再比如,运动员哪怕轻微受伤也会影响做高难度动作的能力,就是有意识运动和伤害躲避反射之间“平衡”的结果。

而试图通过咬舌来自杀,最能体现这两种力量之间的较量。

一个人即便下定再大的决心,也不可能“尽全力”来咬舌,也就几乎不可能把自己的舌头咬断。

相反,在某些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比如在从高处坠落过程中下巴磕到硬物上,就有可能咬断自己的舌头。

即使咬断舌头,人也不存在死亡风险

尽管自己不可能有意识的咬断自己的舌头,但如上所述,在不受意识控制的状况下,人是可能咬断自己舌头的。

另一方面,由于不受疼痛保护反射的抑制,一个人的咬合力要咬断另一个人的舌头到并非难事。

比如,我们就有时看到有人舌头被咬断的报道。

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_(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

但是,无论是意外受伤还是受他人侵害,从来没有舌头被咬断致死的先例。

像上述新闻中,小王舌头被咬导致“舌部缺损1/2”“味觉功能基本丧失”,说明很大部分舌头实实在在被完全咬断,却完全没有涉及死亡问题。

舌头被咬断,为什么根本不可能致死呢?

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有关舌头解剖的知识就非常容易地理解这一点。

有人说,咬舌自尽的原理是,舌头分布着大量神经,对疼痛非常敏感,咬舌导致的剧痛可以当场把人“疼死”。

但是,从医学上讲,人是不能被疼死的。

尽管剧烈的疼痛可以通过触发急性应激反应造成血管的剧烈收缩舒张变化,从而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最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休克,即所谓的“疼痛性休克”,或者单独导致一过性脑缺血造成短暂的意识障碍,即发生晕厥,就是人们常说的“疼晕过去”。

但是,这种晕厥持续时间很短,人很快就会“缓过来”,绝对没有“疼死”的可能。

更多人则认为,“咬舌自尽”的原理是,舌头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舌头被咬断会大量出血,幸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并最终导致死亡。

这不仅说明,咬舌不可能导致登时死亡;另一方面,舌头即使被咬断也绝对不存在造成足以致死的失血。

舌的解剖学特征足以说明这一点。

舌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首要的功能是负责搅拌和辅助吞咽食物,同时也可以辅助发声说话;相对而言,舌的味觉功能仅是分布于其表面粘膜味蕾的一种“附属”功能。

从舌的截面图可见,我们从口腔看到的仅是舌体的很少一部分,舌的主体位于口腔底部。

我们即使尽最大努力,可以伸出口腔和牙弓之外的也仅仅是游离舌体的一部分。

因此,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部咬断自己的舌头;即使被他人咬伤,也仅涉及游离舌体的一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供应舌头血管主要从走在口腔和舌的底部,供应可以被咬断的游离舌体血管是舌血管四个分支之一舌深动脉的终末段。即使完全离断,也不可能造成大量出血。

舌动脉是颈外动脉的一个分支,它由分出4个分支供应舌和口内其他组织血液循环。

其中,第一个分支是舌骨上动脉,主要供应附着于舌骨的肌肉;

第二个分支,舌背动脉供应舌根及其粘膜,以及腭舌弓扁桃体软腭和会厌;

第三个分支,舌深动脉供应舌下腺(分泌唾液)、部分舌肌、颊黏膜和牙龈黏膜;

第四个分支,舌深动脉 也是舌动脉“主干”的终末支,供应舌体。该动脉在游离舌体的下侧靠近舌系带向前行走,最终可以达到舌尖。

舌动脉的直径约在2至5毫米之间,离颈外动脉越近直径越大,越远直径越小。

咬舌可以咬着的仅是舌深动脉的终末段,直径已经很小,相应的血流量也就有限,即使完全离断,出血量也相当有限。

加之,人体固有的多重止血机制,即使舌真的被咬断,也不可能造成持续大量失血。

首先,动脉壁具有坚韧和富有弹性的筋膜和平滑肌,具有很强的收缩能力。

动脉一旦断裂,断端会向组织深部收缩,同时断端也会显著收缩,达到完全闭锁的程度。

同时,血液本身具有包括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系统在内的完善的凝血机制,血管一旦破损,血液接触到血管外的“异物”都会快速触发凝血机制,迅速形成血凝块来堵塞血管破口。

我们知道,人类目前主要的健康威胁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而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启动因素是血管内皮的损伤,也会造成血液胆固醇脂质和血小板的沉积,形成血凝块,导致血管腔阻塞。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血管内环境下,血管最为轻微的损害都可以触发凝血机制,可见这种凝血机制的反应灵敏而极其“负责任的”。

像血管被咬断(由于牙齿不是利器,是一种钝器,动脉一般不容易被完全咬断),更会触发高效的止血机制,从而避免持续大量失血。

综上所述可见:

第一,人在自主意识下,很难咬断自己的舌头;

第二,可以被咬着的是游离舌体的一部分,总体上是舌很少的部分;

第三,可以被咬着舌体的血管是舌动脉四个分支之一的终末段,血液流量不大,即使被咬断,出血量也有限;

第四,舌即使被咬断,完善而高效的凝血机制也可以帮助快速止血。

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咬舌自尽是完全不可能的。

就是如同“自主憋气把自己憋死”一样,人如果真能咬舌自尽,自杀就不会成为老大难问题,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所谓“求死不能”的困境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上午12:52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上午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