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意义的电影(关于家庭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家庭教育意义的电影(关于家庭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励志的电影,主角阿甘,只有75的智商,凭借75的智商正常生活都不容易,而阿甘却成为了国民英雄、乒乓球明星、千万富翁、苹果公司股东。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看完《阿甘正传》,我就在想,为什么低智商的阿甘会有开挂似的人生?而现实生活中,正常智商的人却显少有高成就?我认为,阿甘的非凡成就离不开积极正面的家庭教育。阿甘的非凡成就,源于他有一个睿智的妈妈。阿甘的妈妈,用积极的引导与鼓励成就了阿甘辉煌的一生。

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父母正面及反面教育对孩子会产生的影响、父母的溺爱又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父母的纵容又会成就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轨迹?结合《阿甘正传》、《少年的你》以及近期的社会事件,为你一一解读我对家庭教育的三大思考以及对应的三大策略方法。

01、父母的正反面教育对孩子人生的影响

阿甘只有75的智商,到了入学的年纪,没有一家学校愿意接受他,阿甘感到很失落。

这时候,妈妈对阿甘说:“你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你们并没有任何区别。”

家庭教育意义的电影(关于家庭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父母对孩子积极的引导与鼓励,就像孩子的灯塔,在孩子迷茫的时候,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

在生活中,阿甘被别人嘲笑时,母亲不停的给他灌输积极正面的思维“你与别人并无不同”。

积极正面思维的不断重复,会调动人的巨大潜能。《潜意识的力量》

虽然,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是,妈妈不断的给阿甘灌输积极正面的思维,调动了阿甘潜意识的巨大能量。

潜意识的能量是意识能量的3万倍――伯恩崔西

阿甘的妈妈,不断的给阿甘灌输积极正面的思维能量,让阿甘在面对嘲笑时,胸有成竹,认为嘲笑自己的人才是傻瓜。

在阿甘迷茫的时候,妈妈对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盘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但你要去尝试。”

妈妈积极正面的思维引导,让阿甘无所畏惧,愿意尝试任何事情。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湄公河战役,阿甘跟战友们浸泡在湄公河里,等待了三天,准备向敌人发起最后的进攻。

阿甘头戴军帽,雨水浸湿了他的脸,泡在冰冷的河水里,阿甘感觉到自己身体已经失去了知觉,但他依然坚守着。

战役胜利后,阿甘成为了家喻户晓国民英雄。

战争胜利后,阿甘为了实现逝去战友的梦想,买了一艘捕虾船,当了船长。

然而,阿甘并没有捕虾的经验,所以,刚开始阿甘一无所获,打捞到了各种的垃圾,但他从未放弃。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台风夜,他满载而归。

影片的最终,阿甘凭借捕虾生意,成为了千万富翁。

虽然,阿甘有着先天性的智力缺陷,但是,有了妈妈积极正面的引导与鼓励,阿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乒乓球明星、千万富翁。阿甘的非凡成就,基于母亲积极正面的引导与鼓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反观,与阿甘一同长大的珍妮,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从小父亲酗酒,猥亵、暴力打骂幼小的珍妮。

可怜的小珍妮,向上帝祈求道:“亲爱的上帝,把我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吧”。幼小时的珍妮渴望变成一只小鸟,离开自己的痛苦处境。

在父亲的负面影响下,长大后的珍妮,滥交,不停的换男友,找的男朋友都是有暴力倾向的人。

美国哥伦比亚心理教授学M.Ehresnsaft

曾针对540名孩子及其母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幼时曾被人虐待、殴打或性侵犯者,长大后会有行为上的问题。

影片的最后,珍妮吸毒致死。

童年温暖、心酸、暴力、恐惧的画面,全部都会储存在孩子的记忆的深处。

孩子长大后,就会去追溯最深层次的记忆画面,然后,按照最深层次的记忆画面,活出自己。

所以,父母积极正面的教育,会成就孩子非凡的未来;父母的消极负面的教育,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父母的另一种错误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02、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

最近大连一个13岁的男孩杀了一个11岁的小女孩,连刺七刀,残忍程度令人汗颜。

一个13岁的小男孩,对一个11岁的小女孩有何仇何怨?要将女孩残忍地杀害?

背后的原因竟然是:男孩想与女孩发生关系,而女孩反抗,遭到男孩连刺七刀残忍的杀害,男孩将女孩杀害后,把尸首弃之荒野。

把女孩杀死后,男孩若无其事地出现在死者父母的面前,淡定的询问寻找进展。

一个13岁的孩子,将人杀死后,还能若无其事的出现在死者父母面前,这样一个细思极恐的孩子,真叫人毛骨悚然。

是什么样的家庭,养育出这样一个可怕的孩子?

当警察顺着女孩的血迹找到男孩家时,发现男孩的妈妈,正在擦拭地上的大片血迹,显然男孩妈妈已经知道孩子杀了人,但她却没有报警,只是忙于擦拭血迹,为孩子掩盖错误。

父母的溺爱,造就了一个13岁的杀人狂魔。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现了问题,根源肯定是在“原件”上。孩子的反社会行为,与父母的错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事件的最后,13岁的杀人男孩,仅被收容处理。

杀了一个人,却没有得到严惩,让人唏嘘不已,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的肆意纵容,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3、父母的肆意纵容导致孩子的错误行为

《少年的你》中的魏莱

魏莱,是校园霸凌中的主角,她带人将同学胡小蝶侮辱了,先是扒光了胡小蝶的衣服,又对胡小蝶进行辱骂、殴打。

胡小蝶不堪忍受,选择了跳楼。

胡小蝶的死,并没有让魏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觉得,胡小蝶的死能让她的父母获得一大笔钱,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怎样的父母,教育出这样一个可怕的女孩?害死了人,还无所畏惧。

当魏莱的母亲,来到学校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揭露了魏莱家庭教育的失败。魏莱的母亲极力辩护道:“ 胡小蝶是自己心理素质差,她不吃亏谁吃亏呀。”

母亲的肆意袒护,让魏莱的愧疚感消失无踪,自那以后,魏莱的行为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如果我们没有加以匡正、引导,终究会害了我们的孩子。

最终,魏莱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果,魏莱的母亲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及时匡正、引导孩子,那么,魏莱或许就不会死。

父母的教育,就是孩子的未来。父母的肆意纵容,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镜,如果,我们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孩子,我们就会将孩子塑造成天才。如果,我们用溺爱、纵容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害死我们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天才,而不是杀人凶手。而孩子是天才还是凶手,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的。那么,我们要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04、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1、大事紧抓小事放宽

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大事,就是原则性错误问题,对孩子的未来会有重大的影响。比如:伤害他人,不尊敬长辈,辱骂他人,偷东西等。

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时,我们需要及时的制止,正面的引导,让孩子的举动得以修正,而不是继续下去。

小事。就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对未来不会有任何影响。比如:孩子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

如果孩子不小心东西掉在地上,提醒孩子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对孩子的小事放宽,不要过度的指责,如果小事情过度的指责,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在未来,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会畏首畏尾无法向前。

2、无条件的爱但不溺爱

很多人无法办法分清无条件的爱与溺爱之间的界限。

无条件的爱是有边界的爱,边界代表的是道德、法律、品质。而溺爱是没有边界的爱,没有任何界限的物质满足,这样的爱只会让孩子索求无度,不懂感恩。

比如:孩子想要一件礼物

无条件的爱:“妈妈很想给你买,但是,我们每个月只能买一件礼物,我们还要用钱吃饭、上学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抱着孩子,妈妈安慰道。

溺爱:“买,买,我儿子喜欢就买,妈妈有的是钱”。

无条件的爱,是边界内的适度满足,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与爱的鼓励;而溺爱,是没有边界的物质泛滥,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过度满足,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索求无度,不懂感恩。

天才神童张炘炀,在读研期间要求父母在北京买房,要是父母不买房,他就不考博士。

用溺爱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便把孩子教育成天才,也毫无意义。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索求无度,不懂感恩。

3、积极的鼓励而不是消极的打击

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做错一些小事的时候,都是使用消极打骂的方式,而不是积极鼓励的方式。

大多数父母面对自己孩子做错事时,都是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而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辩解的行为。

举个我生活中的例子:

我家宝宝,不小心将面包掉在了地上,我骂了孩子一顿“你怎么这么浪费?”孩子“哇”的哭了起来,说道“它自己掉到地上的”。

指责孩子的方式,并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指责孩子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辩解、推脱的行为。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下意识的躲避指责。

如果,用鼓励的方式,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比如:孩子吃饭时,总是不小心吃的到处都是。

用鼓励的方式:“没关系,抽两张纸巾擦干净吧。”

孩子拿着纸巾,小心翼翼的把桌子擦干净。

用鼓励的方式,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让孩子意识到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及时修正就可以得到谅解。鼓励的方式,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承担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大事紧抓”“小事放宽”,爱孩子的时,懂得掌控爱的边界,引导孩子行为时,懂得为孩子设定正确的行为边界。在正确的行为界线内,积极的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在这里,我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犯错需要及时加以匡正、引导,孩子无小事,如果小的时候做错事情没有得以匡正、引导,大了就会酿成大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9日 上午3:03
下一篇 2022年8月9日 上午4:55

相关推荐

  • 如何教育孩子不玩手机

    如何教育孩子不玩手机? 前段时间,闺蜜忍无可忍的事情被提出了出来。在她看来,有这个要求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做出什么意外,她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的做作业。 因为闺蜜的控制孩子玩手机,…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2日
  • 孩子高三了厌学在家怎么办

    孩子高三了,厌学在家怎么办? 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高三学生都会面临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或缺乏学习动力。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1. 了解孩子的情…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17日
  •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智力障碍是严重的疾病,但许多智障儿童仍然拥有健康的心理。 智障儿童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存在健康的心理…

    孩子教育 2024年2月24日
  • 高三孩子不听话,忍无可忍

    高三孩子不听话,忍无可忍 在高三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等等。而学生们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听从老师…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4日
  • 女儿高三了厌学怎么办

    女儿高三了,厌学是很常见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女儿为什么厌学。有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也有可能是学习风格不适合她,或者还有其他因素。我们需要了解清…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29日
  • 孩子玩手机也痴迷的话怎么办

    孩子玩手机也痴迷的话,怎么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沉迷于玩手机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如果孩子玩手机也痴迷,那么作为家长,我…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3日
  • 幼儿园小孩厌学心理怎么疏导

    幼儿园小孩厌学心理怎么疏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已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往往会出现厌学心理,这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困扰。本文将介绍如何疏导幼…

    孩子教育 2024年2月20日
  • 爸爸不和孩子玩手机

    爸爸不和孩子玩手机 妈妈不在家 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生活中的常识和知识,通过其他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开阔视野。爸爸和孩子一起玩手机,对孩子的“游戏瘾”没那么大。而且爸爸妈妈也会利…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0日
  • 如何引导孩子不攀比的话语

    如何引导孩子不攀比 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攀比,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如何引导孩子不攀比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点咨询免费领取…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24日
  •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榜样作用永远大于玩手机。如果父母回家从不看手机,那孩子也会长时间被手机所吸引。 儿童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们给10—18岁的孩子…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