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游戏怎么防止防沉迷才能避免游戏成瘾?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发布了通知,针对学生沉迷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通知主要起草了四部分。
沉迷游戏,怎么防止防沉迷?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1.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2.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3.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到不适宜的游戏或游戏内容。
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不管是经营者还是出租者,必须把防沉迷系统的设置设置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设置权限全部取消,这样就可以杜绝未成年人在时间以外的任何形式接触到游戏产品。同时,还需要游戏企业严格执行《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将手机、游戏机等网络游戏软件全部取消。
四、立法的初衷
2007年,我国第一款网络游戏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网络游戏就是享誉全国的第一款网络游戏,被广泛接受。该技术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玩家关注,提高用户黏性,增加知名度,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让玩家投入更多时间为目标的网络游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2004年由于电脑游戏本身的《网络游戏协会》发布的关于游戏的通知,首先是为了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其次是为了帮助用户找到自我价值,提供给游戏产业提供更多享受的机会。事实上,在这方面,腾讯游戏也已经推出了多项基本措施,如实名认证、引入公安实名校验、引入金融级别等,甚至还有一些厂商推动腾讯公司的人脸识别等手段,目的性还是要比一刀切的手段要好得多。
其实,目前行业里,对于青少年玩游戏这件事,他们仍然秉持着一些制度和策略,比如:成年人账号绑定必须绑定信用卡,未成年人身份证号码必须绑定信用卡,而未成年人无法拥有独立隐私,只有通过身份信息来注册账号。
就在不久前,就有媒体报道了一名小学生在网上发帖因父母阻止孩子玩游戏,其父亲一气之下,拿起身边的棍子向自己的孩子的手指砸过来,并反复殴打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头部受了重伤,无法恢复。
据了解,这名小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被父母训斥后跳楼自杀。
2019年8月,一名17岁的初中男生,因为父母禁止他玩游戏,一气之下从19楼跳下身亡。
2019年6月,湖北一名高三学生因为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降,被父母批评后从14楼跳下去,至今仍在医院抢救。
.....................
玩游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不排斥,但确实因为游戏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家长,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这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在看到这个新闻后,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很震惊,孩子平时成绩一般,但学习很好,初中时期也比较贪玩,成绩下滑,而且一直玩手机,不想上学,不想出门。
看到这个新闻,是不是有点惊讶了,难道孩子的厌学真的就这么严重了吗?
其实厌学不仅仅是孩子小的时候那么简单,孩子大了也是需要我们去引导的。孩子越大,我们的引导和沟通的难度也就越大,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孩子不愿意去上学。
为什么孩子大了之后,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呢?
一、大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和孩子沟通呢?
1、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被人管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不愿意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父母的大道理,说的一套做的又一套,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2、家长的行为影响了孩子
很多家长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产生质疑,认为孩子现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不切实际。如果家长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就会导致其对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