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命都没了新闻

2023年3月18日19:54:35孩子玩手机命都没了新闻已关闭评论

孩子玩手机命都没了新闻

孩子手机没了,家长别闹心

玩手机对孩子身体有哪些危害?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如果让孩子玩手机,一味地玩手机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近日,家在广州的梁先生就尝到了后果:儿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价值180万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级的儿子小浩,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

家长不论怎么劝,小浩就是不听。梁太太经常对着梁先生唠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先生趁着小浩睡觉,把儿子手机里所有游戏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发现游戏点击了却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立刻变得狂躁,把手机猛砸到地上,还跺上2脚。

妈妈上去阻拦,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个青花碗。碗,顿时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这位梁先生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极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在做事情,其实是在对孩子进行劝告。孩子的哭闹背后,也有着他的无奈,也许是不满,也许是委屈,也许是伤心,也许是抑郁。

第二种,家长看似在坚持原则,其实也在放弃自己的原则。孩子坚持的背后,是委屈和伤心。

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哭闹情绪所左右,忽略掉我们本身所做的事情。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那就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原则。

哭和闹都不是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而是我们的谈判。

孩子会哭是因为我们以前遇到的困难,他通过哭来告诉我们。通过哭来告诉我们我们我们我们,他的想法或他的情绪。

在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多倾听,少说,而且要多说。

当我们倾听时要多一点专注,少说。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问题:我的孩子很聪明,可就是不愿意跟我说话。

其实,孩子是希望父母能认真听他说,理解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话,但孩子不愿意,我们就认为孩子不听话,是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

我还真有个朋友,家里大人跟孩子说话,孩子在旁边听。

结果,结果,妈妈说了几次,孩子不听,

于是妈妈就开启了唐僧式的模式: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听不进去!”

——“你再这样,我就走了,不跟你玩了!”

结果,孩子委屈地哭了,家里人一个个被憋回去了。

那么,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有些道理不是孩子想听就能听的,而是我们大人太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

这样的“教育”,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也违背了教育的本意,于是,许多家长开始“不听话”了。

儿童心理学家郑渊洁:“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学校,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更不能代替老师的教育。”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才是孩子一生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陪伴和言传身教,才是让孩子成就最好的“语言暴力”。

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默里·道格拉斯·法尔博士说:

孩子的成长有四种营养,父母的语言暴力会让他们变成怎样的人,长大后很难获得成功。

第一种:爱的语言暴力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爱孩子爱得没有节制,因为孩子一哭,父母就马上就服软。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