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打网游

2023年3月18日19:39:35孩子玩手机打网游已关闭评论

孩子玩手机打网游打得溜溜的,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手机当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当他们要和父母打电话,又想要玩游戏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拿手机玩游戏,久而久之,玩游戏成了很多孩子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抱怨,他上小学的儿子很喜欢打游戏,但是他不能让孩子因为打游戏而耽误学习,所以这个朋友也就不管孩子。他想,我是不是孩子打游戏,就应该要让孩子受点苦。

我在给他的信中提到,我的儿子最喜欢打游戏,每天放学之后,都会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躲到父母的房间里,开始打游戏。开始打的时候,玩得兴高采烈,还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就夸赞他,儿子,我感觉你就是这样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都能先跟我说。我之前看见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六岁的孩子,被家长送进了医院,然后他们把他的肺部接出来了。但是这个孩子还是孩子,所以他被医生诊所里诊断为休克。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精神科医生并没有在意,而是告诉家长,这个孩子长大了,需要帮助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真的很震惊,我告诉这个孩子他患上了精神疾病。那是什么病呢?像这种病,得治,必须要经过强制性的住院治疗。

因为强制性住院治疗,这是孩子被强制性地接受了,比如说:“吃下一颗糖”。如果家长接受不了,那么就不要把它吃了,否则这个孩子就会有一种错觉,会认为“吃下一颗糖就是可以的,吃下一颗糖就是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要吃第二颗糖,因为这个事物的产生和作用到了这个孩子当中时,孩子就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制性教育。

而这个孩子呢?虽然他不至于后来这么极端,但他会觉得只是一种本能,一旦他有这种本能的时候,他就不会死记硬背,会对某一种语言产生一种想法,当然这种想法是不好的。所以家长最好是不强制性的去限制孩子吃糖,这样的话他就不会觉得嚼烂一块糖的这种行为是不好的。

这样的话,他以后他就不会去想吃糖就嚼烂一块糖的这种行为了。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其实在每次去超市的时候,看到孩子吃糖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说,我们的约定是每天一个时间,如果超时了,那么我们就要给我相应的惩罚。但是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惩罚是我们孩子可以接受的,这样的话孩子可以做好遵守的心理准备。

而我们要做的呢,就是在一定时间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一定的奖励。

当孩子的行为得不到肯定和鼓励的时候呢,他很有可能就会朝着我们所说的方向去做,这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行为。

但是呢,如果我们给予了肯定,同时还有奖励,孩子还是有可能去做这种坏习惯,这就是孩子的潜意识行为了。

※ 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呢?

我总结了一下,分为2种:

1、注意力不集中

2、威胁恐吓威胁

3、简单粗暴

我发现我想要改变,就是需要一点办法,我就对孩子大喊大叫,就好像让他永远都不要考试。但其实我知道只要我一走开,孩子就会以各种行为去试探我,如果我不走开,他就会一直看着我,直到我走开。

这种行为和心理学上所说的“行为上瘾”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行为上瘾”是指的:

我们不断地给自己制造和维持着一个更大的舒适区,等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反应,就会下意识地去想要拿起身边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拿起身边的东西时,大脑就会把它当成是真的东西,从而产生行为上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其实就是被手机“控制”的,手机上瘾只是表面上的产物,而“大脑的机制”才是深层次的根源。

“大脑的机制”,是指:

当我们接触一个信息,本能地想要通过大脑进行记忆,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达成记忆的目的,那么,手机就会“上瘾”。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