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跳楼新闻
太原4岁男孩,玩手机,竟被父亲“捡回”。
他是一名小学生,在家人眼里,孩子从来不需要手机,玩具,书本,电子产品,这成为了他们的“标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当孩子拿到手机,像是开启了新的世界,用手机里的世界去寻找快乐,他们也逐渐对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令家长头疼的是,孩子们一旦沉迷于手机,就会直接将其带入深渊。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其中9岁以下网民已经达到1.83亿,占比1.75%。
其中,孩子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对于虚拟世界的兴趣,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
一旦孩子沉迷于手机,甚至因为玩手机而与父母产生矛盾,亲子关系就会因此而势同水火。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据调查显示,74.2%的未成年人在上网过程中曾多次想要玩手机。
74.2%的未成年人因为上网受到过网络欺凌;20.5%的未成年人在上网过程中曾被限制使用;86.5%的未成年人在上网过程中曾被要求“没收”手机。
家长的教育理念与监管方式,直接影响了未成年人对网络的认知。一些家长对此放任不管,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上网问题。有的家长则喊“冤枉”称,孩子以学习需要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还有家长说并不知道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2021年11月5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通知》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让他接触到最好的,他的同学可能就会在虚拟世界里去寻找。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脱瘾”,而不是一味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