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01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整天拿着手机玩游戏,就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我这么辛苦挣钱供你读书,你就这样给我荒度时日?于是对孩子各种怒吼、咆哮、训斥和说教;

但是,现在的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呀,你对他发火,他同样不给你好脸色看;父母越是火急火燎、气急败坏,孩子越是桀骜不驯,对你的管教不理不睬,简直可以把你气得头冒青烟。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情绪的镜子,你对着他笑,他也对着你笑;你对着他吼,他尽管表面上不敢跟你对抗,但内心却很不服气,所以,他们便经常做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事(例如:玩手机游戏等),来激怒父母,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态度。

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起不到积极正面作用的;因为此时,父母与孩子间的较量,早已从是非对错,转变成了权力斗争;

你把道理讲得唾沫横飞,孩子内心却只想做一道证明题——看吧,你奈何不了我!这就是很多孩子坏毛病屡教不改的原因,因为在孩子看来,这些坏毛病,恰恰是与父母对抗的绝佳武器。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调整以及疏通自我负面情绪非常重要,因为纵使父母的话再有道理,如果是用气急败坏的方式讲出来,其效果定将大打折扣。

02

那么,父母的负面情绪到底是从何而来呢?真的是因为孩子玩手机游戏,或其他不良行为导致的吗?

其实,父母对孩子玩手机游戏,之所以感到非常生气,其愤怒的情绪,实际上并非来自于孩子的这一行为;因为孩子的行为只是一条“线索”,就像人生病感冒了会打喷嚏一样,“打喷嚏”不是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它只是生病的“线索”;

同理,导致父母脾气暴躁的病根,往往在于其年少时所生活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父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总希望通过哭闹来获得家人的关注(这招一直很受用),或者,通过反叛、耍性子,甚至对父母大声吼叫,以获得亲子间“权力斗争”中最后的胜利。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而这样做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我们将自我价值定义的权利拱手让人了,即是由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自尊状态——我的情绪,你做主。

而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这种原生家庭的认知模式,便延续到了我们对孩子的管教上,我们依旧习惯性的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决定自我价值感以及自尊的高低,正如美国家庭教育治疗师萨提亚所说:

“不管我们是否觉察到,我们的身体都在描绘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正遭到质疑(或挑战),那么我们的躯体就会通过某些形式将其表现来显示。”

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要发火;当孩子对家长的管教进行反抗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火冒三丈地对其打压,怒吼和咆哮;

而父母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正体现出了一种极低的自尊状态以及自我价值观感——我们生气、动怒的“情绪开关”,完全握在他人(孩子)手中,对方一按,我们就瞬间爆发了。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曾说:

“我们受扰的情绪——愤怒、敌意、恐惧、忧虑、不安等,它们的产生是由于我们本身的反应,不是由于外在的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的怒火,是自我内心反应的产物,跟孩子玩手机游戏关系不大。就像有一个妈妈所说:“我现在只要一看到儿子,就感觉很不顺眼,哪怕他现在没有在玩游戏!”,因此,再次说明了,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自身的态度和反应。

03

当愤怒情绪到来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应对的呢?

萨提亚在其著作《萨提亚之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描述了大多数父母应对不良情绪的4种模式,分别是:

1、讨好型——卑躬屈漆,自怜自艾。父母心里明明很生气,但是又担心会惹怒孩子,伤了和气,所以就以卑微的姿态讨好孩子。

比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不想去学校上课,窝在沙发上玩游戏,于是,给孩子做好吃的,并对孩子说:“怎么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跟妈妈说说看。”;

或者说:“不去上课可不行哦,算老妈求你了,快去上课吧。”,父母卑微乞求以及讨好的态度,无异于将自己推入了自怜自艾的深渊,由此化身为“不良情绪”批量生产的机器。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2、指责型——愈演愈烈,肆意宣泄。这类家长,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他们看到孩子不愿上课,而窝在家打游戏时,一定会气急败坏地对孩子怒吼到:“你什么情况?学校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地方吗?你太让我失望了,你现在马上给我滚回学校去!”;

结果,父母越是怒吼,孩子越是不把父母的话放在眼里,听进心里,而父母的负面情绪也将愈演愈烈,并在孩子身上肆意宣泄。

3、超理智型——风平浪静,波涛汹涌。超理智型的父母,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心早已波涛汹涌,但是,他们总能习惯于压抑自己愤懑的情绪。

这类父母会很耐心的和孩子讲道理,比如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去上学,就没办法考上好的高中,更上不了好的大学,自然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以后能够生活得更好……”

尽管父母所讲的道理都对,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于是,“超理智型”父母最后往往会在“讨好”与“指责”中间摇摆不定,直到精疲力尽。

4、打岔——自欺欺人,拒绝面对。当父母经过太多的尝试和努力,却换不来孩子的改变的时候,往往会发展成“打岔”或“心不在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孩子,你最近的发型不错哦,很精神。”,“这款游戏很像蛮有趣的嘛。”,总之,从不正面切入话题,喜欢先东拉西扯绕上一大圈。

萨提亚在其著作中这样点评:

“使用以上4种回应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表明个体的低自我价值感或低自尊。”

同时,她还指出,采取以上情绪应对方式,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给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不信任,并且给我们带来消沉压抑的情绪以及无数次的惨重损失。

04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有效的疏通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著名婚恋情感专家约翰.格雷曾说:

“唯有大声说出你的消极情绪,并且得到他人的倾听与理解,你才能治愈创伤。”

对此观点,作者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我们自己的消极情绪,必须通过说出来,而且还要得到他人的倾听和理解,才能够有效缓解和疏通;那么,如果没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负面情绪(试问谁愿意经常做“情绪垃圾桶”呢?),我们就只能任由消极情绪在心中泛滥?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又或者,哪怕我们把心中的负面情绪与他人倾诉了,如果对方无法理解(这种可能性太大了),岂不是说了等于白说?

再者,我们都有过向朋友倾述烦恼、忧愁的经历,比如当我们情场失意,或者事业受挫了,却发现,纵使千杯酒下肚,把内心的憋屈毫不保留的向他人倾述,哪怕换来了暂时的倾诉快感,但是对于内心焦虑、烦躁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夜深人静,酒醒时分,无限困苦,仍需独自面对,因此,把消极情绪以“说出来”的方式来“治愈”,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有效疏通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有人拿“巴甫洛夫的狗”来说事(作者注:巴甫洛夫的狗:一个研究条件反射的著名实验。实验内容为: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每次喂食狗之前摇铃,随后,狗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次摇铃,狗便会分泌唾液。),认为消极情绪是一种条件反射,是我们人难以控制的;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于是,在这种错误认知下,有的父母就开始这样自嘲了:“哎,我就是这个坏脾气,改不掉了!”,还有的家长,甚至把在工作上累积的负面情绪(比如在公司被老板训了一顿)带回家,把家人当成了自己情绪宣泄的“垃圾桶”。

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不能站在(巴甫洛夫的)“狗”的立场上,来判断人的行为;而应该运用人的思维,来客观审视“狗”正确的做法(反应),应该是怎样的?

比如,作者认为巴甫洛夫的“狗”,最应该做的不是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直流(条件反射),而是应该冷静地反思,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到底值不值得为了这根本“填不饱肚子”的铃声流口水?或者说,能不能稍微矜持一点,等到没有人的时候再流口水?

当然狗狗或许没有人的智慧,但人完全可以选择不被负面情绪所制约,哪怕这种负面情绪真实存在,并被我们如实感受,正如心理学家梅尔兹在其著作中写道:

“只要练习放松,不要练习反应,我们就可以消减(被负面情绪)制约的反应。”

也就是说不管面对何种境遇,我们都有选择如何反应情绪的权利(高自尊)。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孩子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家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们不见得,非得要呈现出气急败坏的一面,或者用暴怒的方式对待;我们大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安静地等待孩子自己开口,给我们一个说法;而不是火急火燎的与孩子紧张对峙,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自我改变的积极性和动机,反而严重伤害到原本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又比如,当有人把一杯水泼到我们脸上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方是在挑衅或侮辱自己;也可以解读为对方想给自己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这件事压根就与自己无关,对方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早上和老婆吵架了,或者来来公司的路上被狗追了等等。

总之,我们拥有对该事件进行情绪反应或不反应的权利,就像心理学家马卡士.奥里欧斯说:

“要像海浪不断冲击岬角一样,它屹立不移,安抚了四周海水的愤怒。”

  • “延迟反应”的妙用

如果实在克制不住怎么办?那就延迟反应——告诉自己,我可以延迟30秒之后再反应,或者干脆等到半小时后,或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再对该事件进行反应。

或许真到了那时,我们早已释怀了;因为我们的不良情绪,从来就不取决于外在的事物,而是取决于自我内心,就像《六祖坛经》里所说:“佛向心中觅,不向身外求。”

因此,与其做一个反应超快的“暴君”,还不如成为一个情绪反应的“呆子”——放慢动作,反应迟钝,大智若愚。

另外,当自己的情绪受到外界“波浪”冲击的时候,找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好好睡上一觉,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我们人大脑的潜意识,具备有效缓冲并分解不良情绪的功能——或是转化为梦境,或是选择性“健忘”;

父母脾气暴躁怪孩子玩手机游戏?心理学家:这黑锅不能让孩子背

再者,当我们的大脑获得了充足的休息,看问题的角度也将更加的积极乐观。这就像当电脑运行太卡时,我们对其进行“关机重启”一样,而休息就是让身心“重启”最好的方式之一。

我是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擅长解决孩子玩手机、游戏、叛逆、厌学等问题;感谢关注,有你的关注,家庭教育在科学化的路上会更进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2:59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